书名《皮囊》 作者:蔡崇达 出版社:天津人民出版社
作者简介:
蔡崇达,1982年5月27日出生,泉州晋江人,作家、媒体人、创业家,国内非虚构写作的践行者,“南方国际文学周”联合发起人。曾任职于《新周刊》、《三联生活周刊》,24岁担任《生活》月刊《周末画报》新闻版主编,27岁任《GQ》中国版报道总监,现任《中国新闻周刊》主编; 2013年创办男装品牌“单农”,已成为国内最具艺术质感男装品牌;首部作品集《皮囊》于12月9日全面上市。2016年蔡崇达创办“服装品牌孵化器” MAGMODE 名堂,合作设计师有 Masha Ma、孙小峰、 Hiuman和徐嘉政。
内容简介:
前半部分写的是阿太、母亲和父亲,是作者的原生家庭,故事拉开极富张力,闽南九十多岁的阿太,手张罗着闺女的葬礼,一个人跑来跑去。一会儿掀开棺材,一会儿冲到厨房,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,鸡洒着血到处跳,阿太一把抓住那只鸡,狠狠往地上一摔。鸡的脚挣扎了一下,终于停歇了。“这不结了——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”,没文化的阿太这句话撼动“三观”,其精神内涵神似马斯诺的五个需求”,作为肉体的皮囊只是生存的最低生理需求,为了印证这一点,看着闺女的躯体进入焚化炉,她乜斜着眼一声不哭。事一了结,阿太迸发出她蓬勃的生命力,印证了如何从肉体到自我实现和超越,就算切断了手指也只是冷静的“唉呀,内心坚定和踏实。开篇是全书的灵魂,是影响蔡崇达一生的生活观,他对自己很狠,像极了阿太,就算写到煽情部分,也始终保持冷静和抽离,无论写书和为人、成长,都有来路。
书的后半部分,写的是生活在小镇的张美丽、两个阿小、文展和厚朴,是影响到作者成长的外在环境,是抹不去的生命底色。小镇,是我们当年出发的地方,书里会遇见那些和你普在同一片泥土里长出来的旧相识,有的离经背道、有的青春狗血、有的徇道、有的边缘、有的蒸发,但都在彼此艰难地扪心述说。在写这一部分时,作者带有优越的俯视感,岁月已经帮他剔除掉天真的虚妄,但回顾走过的路、触及过的人,无论你见与不见,他们都在那里,曾路过我们的生命、参与过我们的生活,映照彼此,把我们构建成现在这个样子。
经典语录:
1. 不合时宜的东西,如果自己虚弱,终究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,但有力量了,或坚持久了,或许反而能成为众人追捧的魄力和个性。
2. 我期待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,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,才能更喜欢这世界。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、欣赏各种欲求,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,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。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,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。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,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。
3. 既然人生真是个旅途,就要学会看风景的心情和能力,但我始终接受不了,活的这么轻盈,轻盈到似乎没活过。其实我并不愿意旅行,其实我更愿意待在一个地方,守着我爱着的人,生根发芽。
4. 偌大的城市,充满焦灼感的生活,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,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,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。而在小镇,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生趣,觉得人才像人。在一段时间里,我觉得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长得像蚂蚁: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,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躯扛着,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。而我也在不自觉中成了其中一员。
5. 我基本不太想太长远的事情,很多事情想大了会压得自己难受。我只想着做好一点点的事情,然后期待,这么一点点事,或许哪天能累积成一个不错的景观。起码是自己喜欢的景观。
6. 我总结是:厚朴确实在用生命追求一种想象,可能是追索得太用力了,那种来自他生命的最简单的情感确实很容易感染人,然后有人也跟着相信了,所以厚朴成了他想象的那个世界的代言人。
7. 这样的感觉,不激烈,不明显,只是淡淡的,像某种味道。只是任它悄悄的堆积着,滋长着,会觉得心里沉沉的,闷闷的,像是消化不良一般,我知道,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悲伤……
8. 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,这口气比什么都重要
9. 每片海,沉浮着不同的景致,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。生活也是、人的欲望也是。以前以为节制或者自我用逻辑框住,甚至掩耳盗铃地掩藏住,是最好的方法,然而,无论如何,它终究永远在那躁动起伏。
10.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,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,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,而是务实的、谦卑的,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。
